.
 
 
特别提示
本地动态
市场简讯
国际商机
经贸文告
会议回放
外汇牌价
外贸常识
人民币专栏
技术贸易壁垒
地区法规
跨境电商
自贸区专栏
   
会议回放 厦门市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会议回放

会议主题: 海关钱明城副关长在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主办机构: 贸发局、外资局、贸促会
主 讲 人: 海关钱明城副关长
时    间: 2006-2-24
举办地点:
   下载会议录音

 (以下文字内容由信息中心根据现场录音整理,仅供参考。)


2006年,厦门海关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有关要求和海关改革建设的总体框架,结合关区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科学治关新理念,以海关工作16字方针和海关队伍建设12字要求为指导,积极融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局,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深化业务改革,提高工作水平,高质量完成海关各项任务,为开创“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进一步优化福建省、厦门市的投资环境、促进福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努力实现“创建一流海关、构建和谐海关”的发展目标。具体思路如下:
  
一、强化通关监管基础作用,着力提高监管通关效能,不断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一是健全综合监管机制。探索建设关区物流监控总中心,推进物流监控的信息化进程,逐步建立立体化的物流监控网络;积极推动东渡港区卡口建设,建设港区查验中心,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大港区、大物流”的集约化管理,提高查验效能,改善通关环境;扩大和完善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试点,实现关区内转关货物卡口联网监管;推广电子车牌运用,逐步实现卡口远程监控;运行海运出口货物预配舱单管理系统,继续推广“出口运抵报告”制度,提高港口信息化程度。
二是继续深化通关改革。将风险分析方法引入审单作业。运用常规性审核、通道管理、集中复核等方法,实行差别审单,逐步实现审单模式的最优化;以建立报关单二次复审工作的制度化、常规化为重点,加大监控复核力度,确保批量复核岗位、职责、人员、制度“四到位”;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审单效能。认真执行审单操作规范,加强对审单进度进行实时监控,避免因工作效率低下而产生的监管风险;积极开展电子通关改革试点。
三是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加快福建电子口岸建设。加强与国检、边检、海事、外经、港务、机场、港口等部门的合作,努力实现“一站式、一卡通”服务。扩大中国电子口岸已有项目的推广与应用,确保中国电子口岸新增项目的推广与运用。争取总署数据中心能早日在厦门部署“安全与交换认证系统”,认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快有地方特色的“大通关”应用项目的开发。

二、整合监管资源,创新监管通关模式,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一是积极融入“泛珠”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积极落实《海关支持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十项措施》,主动论证和融入“泛珠”海关虚拟审单中心。完善与南昌、赣州等海关的海铁联运和推进与长乐、白云机场的陆空联运监管模式,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进程。
二是依托“五缘”、拓展“六求”,扎实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厦门海关在推进“海峡西岸”通关一体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时关于对台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感和前瞻性。积极开展对台贸易政策研究,主动向上级部门提出建议和对策。推动厦金客货直航和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做好“两门”航线包裹业务的监管工作。确保台湾农产品、水果通关顺畅,推动台湾零关税水果集散中心建设。主动适应“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发展,实行跨关区“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深化福、厦两关并积极推动“海峡西岸”区域内各直属海关的价格联盟、打私联盟,并逐步拓展到加工贸易单耗管理、审单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合作层次。
三是主动适应“大厦门港”发展态势,整合监管通关措施。探索和研究东渡港区不同监管区域及不同通关监管方式的整合。扩大“无纸通关”覆盖面,实现从空运到海运现场的拓展。探索试行出口货物“提前报关、实货放行”。推广运用舱单预申报系统。推动国际转运、内支线中转、同船运输等业务的发展,促进厦门国际中转港的建设,同时积极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做好海沧港区新建码头的监管区域总体规划。

三、完善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以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为突破口,推动保税物流与保税加工同步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出口加工区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海关保税监管制度改革,在完善保税加工监管制度的同时,全面建立健全保税物流监管制度。具体措施:
一是完善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大力促进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的健康发展。正式启用H2000电子手册系统和联网核查系统,扩大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改革覆盖面,适时开展非标准模式向标准模式的转换工作,力争将关区加工贸易监管业务量75%的企业年内纳入联网监管,使联网监管成为保税加工业务的常态监管模式。探索试行加工贸易和保税业务的海关协管员制度。加强单耗管理工作,启动加工贸易单耗管理信息系统,完成《H2000系统单耗数据库》的完善升级工作。启动加工贸易监控分析系统,推行绩效评估。继续完善保税监管业务操作规程,进一步统一执法尺度。
二是推进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叠加和功能整合。按总署统一部署,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各类特殊监管区域提出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意见、建议,使其基本具备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两大功能,积极争取并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开展仓储物流试点前期准备工作,促使出口加工区成为“以加工制造为主,以物流仓储、国际贸易为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完善监管的同时做好企业政策宣导等服务工作,实施统一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形成既监管到位又服务到位的综合型海关保税监管区。
三是探索新型多元化保税业务监管模式。研究制订构筑多元化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的整体方案,确定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充分发挥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场所)优惠政策作用,促进物流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完善保税物流园区试点工作,推动尽快投入实际运作。提升特殊区域及监管场所信息化管理水平,组织测试和推广应用总署开发的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整体监管和服务效能。
四是研究拓展保税监管场所功能。启动保税物流中心(B型)及保税物流中心(A型)试点,推动两仓向保税物流中心(A型)过渡整合,不断拓展其功能。完成总署开发的保税物流中心(A型)信息化管理系统测试和推广应用工作。开展保税仓库拓展退货检测、维修业务试点,支持厦门市航材维修中心建设。探索解决无条件退货等出口产品返修后复出口的新问题。完善并扩大出口监管仓入仓退税试点工作。

四、推行“阳光执法”,倡导守法便利
继续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重点把“海关风险管理”与“企业规范经营”相结合,把“加快守法企业便捷通关”与“引导违规企业诚信经营”相结合,把“提高海关现代化管理水平”与“建立公平、有序、便利的通关环境”相结合,进一步将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机制运用到海关各项工作中。在风险分析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一般贸易货物的税后稽查、加工贸易货物的核销后稽查、减免税货物的审批后稽查,提高海关后续管理整体水平。按照“稽查一家、教育一片、规范一行”的要求,积极开展以规范企业进出口行为为目的的常规稽查,引导企业守法自律。按照“守法便利、违法惩戒”的原则,健全企业诚信守法、分类管理制度,整合海关便捷通关优惠措施,建立大型A类生产型企业客户协调员制度,建立海关与守法企业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五、完善综合治理,优化口岸环境
坚定不移地贯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坚持不懈”的打私工作方针,继续深入开展反走私专项斗争和联合行动。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对重点渠道、重点商品和重点部位的打私力度;充分运用刑事、行政两种执法手段,坚持“打团伙、破大案、摧网络”,以货运渠道价格瞒骗走私、加工贸易渠道走私和减免税货物走私三个涉税渠道为主攻方向,以打击行业性走私为突破口,严打重点税源商品走私违法活动,加大毒品、违禁印刷品、音像制品走私及金厦海域、关区南北两翼结合部海上走私打击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网上缉私”机制、体制,主动并有效地从源头上发现和打击走私。主动加强与公安、边防、海警、工商等打私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构建广泛坚固、优势互补的反走私防线,充分发挥刑事、行政手段的综合执法效力。进一步依靠各级地方党政,大力推广“反走私工作站”、“科镇挂钩”和“缉私干部挂职乡镇”三项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击、治理、整顿和规范,预防和减少走私违法犯罪活动。

六、加强能力建设,树立“文明海关”、“和谐海关”形象
进一步加强海关准军事化管理和内务管理规范,大力培育海关职业道德,推进文明窗口创建活动。统一关容风纪,规范行为举止,严明纪律规定,严格行政管理,继续严格执行“海关工作人员6项禁令”,使全体海关人员做到着装整齐、举止端正、行为规范、工作有序、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树立海关队伍良好的职业风范和形象。大力加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的创建活动。推行量化考核、绩效评估等方式,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附:2005年大通关情况
2005年厦门关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25.6亿美元,比2004年(下同)净增63.5亿美元,增长17.5%。其中,出口281亿美元,增长21.2%;进口144.6亿美元,增长11%。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36.4亿美元。监管进出口货运量3601.23万吨,增长9.46%;集装箱总数290.97万箱次,比增12.63%。主要工作回顾: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我关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改革监管模式,提高通关速度。在进出口业务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我关通关效率不断创下当天放行率的新水平,全年进口货物当天放行率平均达56.48%,出口货物当天放行率平均达82.72%,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10%和4.47%,东渡、海沧、机场等主要口岸的出口货物当天放行率均达到80%以上,有力促进了关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推行提前报关、预归类、预审价、原产地预认定制度,拓展监管时空,缓解通关瓶颈,成效显着。
二是实行征税进口货物绿色通道措施。改变对进口征税货物的全程逐票审核的传统观念,启动风险式通道审单作业方式,对诚信经营、规范申报的进出口企业实行快速便捷的通关方式,实现海关、企业“双诚信”、“双赢”。目前,已有柯达、厦顺、翔鹭石化等11家企业分批进入绿色通道,这些企业05年的进口征税报关单票数约占同期我关征税报关单的9%,征税额约占同期我关征税总额的24.6 %。
三是继续实行“审价绿色通道”制度。在对企业进行充分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将价格水平稳定在较高水平、资信良好的企业纳入审价绿色通道,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目前审价绿色通道企业已达到69家,总纳税额占全关区的60%以上。
四是推行“提前报关、实货放行”。在海运现场全面推行进口货物“提前报关、实货放行”,即装载进口货物的船舶在境外离港后,船公司即可向海关发送电子数据,进口企业凭确认的舱单提前办理货物申报手续,待货物实际到达后即可验放,缩短了海运进口货物实际通关时间,提高了口岸的通关效率。
五是扩大“网上支付”。不断简化办理手续,“网上支付”业务取得新突破。目前,与我关签约的银行已有9家,关区网上支付企业已超过600家,“网上支付”税费已超过20亿元,同比增长6.5倍,占同期我关税收入库总额的16%。
六是推行无纸通关。将便捷企业和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企业确定为优先实行“无纸通关”的重点,大胆尝试事后集中交单和单证作业的选择性审单,空运货物“无纸通关”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报关单量已大大超过前3年的总和,且呈逐月递增趋势,“无纸通关”已经成为太古、TDK、NEC等空运大户的主要通关模式之一。
七是落实便捷通关措施。为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调整便捷通关企业标准,将年出口额5千万美元以上调整为年进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其中出口额不低于3千万美元;将便捷企业进出口货物整体纳入F通道管理。目前,厦门关区共有便捷通关企业15家(其中全国便捷企业7家、关区便捷企业8家)。便捷企业数量虽少,但在进出口中所占比重高,约占全关区进口货物总值46%;出口货物总值38%;占关区报关单总数16%,。
八是实行5+2工作制。积极响应并落实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克服人手紧张等困难,10月9日起,在东渡海关、高崎机场海关试行5+2工作制,挖掘潜力、合理调度充分保障5+2工作制顺利实施,最大限度减少进出境货物滞港时间。
九是创新查验机制。规范统一查验工作机制,应用科技手段,加大H986等非侵入式查验比例,实行电子派单、货物运抵报告等措施,关区查验效能显着提高,确保进出口货物实现当日查验、情况正常当日放行。强化风险分析,查验针对性、有效性也进一步增强,全年平均查获率达7.4%,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十是推进海关阳光执法。建立了厦门海关门户网站,举办4次通关事务在线咨询、5场新闻发布会,推行关务公开,开展“海关开放日”活动,以海关阳光执法带动企业阳光经营。

二、主动适应,提升层次。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区域间海关合作及口岸联检单位合作层次,做到互助互利,双赢共存,实现外部和谐,创造良好的通关环境,更好地发挥厦门辐射作用。
一是逐步推进“多点报关,口岸验放”。关区内 “多点报关,口岸验放”正式启动,厦门、福州两关间的“多点报关,口岸验放”已开始试点。
二是充分发挥厦门港优势,大力推动“海铁联运”、“陆空联运”等“多联式”监管模式。目前已实现与南昌海关、赣州海关、三明海关的海铁联运连接,成效初显,内外反映良好。福厦两地空港出口陆空联运已正式运行。
三是积极呼应厦门市做大、做强厦门国际中转港的战略部署,实现了国际中转业务管理系统升级,自主开发内贸集装箱同船运输管理系统,顺利开展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业务,促进厦门港开展国际中转业务。2005年东渡海关监管国际转运集装箱24673标箱,同比增长14.9 %。
四是加强与口岸联检查验单位的联系配合。与福建省和厦门市国检局分别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拓展协作内容、丰富协作形式,营造“客乐其行、物畅其流”的通关环境。
五是实现陆运转关监管中心的整体搬迁,建立同安陆运转关监管中心,将对带动两区乃至整个闽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了厦深进口快件陆路转关业务,增强了快件通关的时效性。
六是建立福厦两关打私联盟、关税联盟等合作机制,省内海关合作迈出新步伐。

三、积极融入,和谐共赢。
一是积极争取降低加工贸易联网监管门槛。总署已同意将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的审批权下放到直属海关。截止2005年底,我关实现加工贸易联网企业101家的新纪录,联网企业进出口值约占关区加贸进出口总值的70%,其中,2005年度新增联网企业77家。
二是积极协助地方用足用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出口监管仓入仓退税等优惠政策。提前介入,制定监管方案,先期进行系统调试,对园区的功能定位、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系统开发、设施配套进行系统周密的研究,并从海关角度积极提出建议,保税物流园区顺利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在争取到出口监管仓库入仓退税试点政策后,我关主动与有关部门磋商,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试点工作方案,宇达出口监管仓自2005年6月1日实行入仓退税试点以来,已办理1308票、共1.9亿美元的入仓货物退税手续。关区首家公共型出口监管仓库也正式投入使用、并正式开始运作。
三是结合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积极向上级提出建议,改革监管模式。围绕当前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社会开展调研,向总署建议进行维修保税库试点,总署已初步同意在我关区开展退货维修保税库试点,现已选择宇达公司上报进行试点。为便利柯达公司通关,积极向总署为柯达厦门分公司争取独立法人机构编码。协助厦门钨业公司争取到继续在出口加工区从事钨加工业务的资格。

四、“五缘六求”,促进交流。
一是采取措施确保台湾农产品、水果通关顺畅。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开辟快速通道,采取了提前报关、船边直接提货等多种便利措施。全年共办理了52台湾水果通关手续,验放台湾水果268.6吨,价值28.7万美元。
二是推动厦金直航。厦金航线客流量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共监管厦金航线进出境船舶3740航次,进出境旅客51.84万人次,增长20.8%、27.78%;监管两岸试点直航货运量236万吨,同比增长34.09%
三是推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共监管进入大嶝市场台湾商品6244.8吨,价值790.3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7.87%和60.08%,创大嶝市场设立六年多来的进口最高值。
四是加强对台问题研究。针对连宋访问大陆后的新局面,深入关区开展对台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其中《对台小额贸易若干政策建议》和《金门游热点不“热”,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等调研文章引起国台办、福建省台办和厦门市台办的重视,《金门游热点不“热”,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被《经济日报》内参采用,诸多对策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采纳。
五是做好厦金包机直航相关工作。为迎接年底春运工作,我关专门出台《机场海关2006年春运暨两岸包机直航监管工作方案》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积极落实各项便捷通关措施,为厦金包机直航开辟专用通道,加强出境旅客申报单填写引导,减少台胞通关时间,全力支持两岸春节包机运作,便利台湾人士往返大陆与台湾之间。

五、及时预警,辅助决策。
一是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始终保证第一时间向福建省、厦漳泉龙岩等地方政府提供最新的进出口数据,一年中提供的统计数据近500万条,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开放海关统计数据,为企业发展服务,制定《统计对外咨询服务承诺》,目前已为厦门建发等256家企业提供统计数据查询,累计提供统计咨询服务500多人次。
二是及时提出统计预警。编制专题统计分析,特别加大闽南区域和对台贸易的专题分析以及后过渡期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敏感商品的进出口预警分析,如加强对农产品出口、风能发电机组进口等相关产业外贸动态的跟踪监测。今年我关共撰写分析预警文章150多篇,被中办、国办采用8篇次,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采用3篇,海关总署载体采用36篇次;其中被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批示1篇,福建省黄小晶省长、刘德章、叶双瑜、李川副省长等批示达12篇,厦门市黄菱副市长批示23篇,为辅助国家宏观决策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综合治理,净化环境。
一是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打私工作。坚持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强化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贸易秩序,同时注重职能实现方式的创新,如推行网上缉私、在走私高发地树立警示牌、推广“科镇挂钩”等,大规模走私持续得到遏制。2005年,我关共刑事立案63起,案值14853.9万元,同比分别上升8.62%、72.94%;抓获犯罪嫌疑人182人。行政立案945起,案值30831.99万元,同比分别上升5.8%和下降29%。特别是破获“4.9”、“8.4”等7起重、特大走私毒品案,同比增长3倍;查缴毒品23.2公斤,在遏制境外毒源、截断毒品通道、查缉毒品走私上取得显着战果,得到总署嘉奖。
二是着力构建综合治税大格局,确保完成税收任务。通过优质服务巩固税基,将完成税收任务与加快通关速度、满足企业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改革创新征管模式,涵养扩大税源。全年我关累计实现税收入库134.23亿元人民币,增长10.54%,圆满完成税收任务;审批免税证明6068份,审批减免税款19.44亿元,实际减免税款18.7亿元。
三是抓纠正行风、治理红包、贯彻六项禁令。坚决执行“海关人员6项禁令”,严肃查处违犯禁令情事;推行“红包公布制度”;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使广大关员在“不敢为”、“不能为”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不想为”、“不愿为”的长效机制建设;大力加强海关行风建设,主动接受监督,积极支持和参与行风评议工作,努力实现行风根本好转。




厦门市经贸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22640号
服务专线:0592-5165190